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世界中医药》 > 201910
编号:13550854
药用枸杞本草考证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5月15日 《世界中医药》 201910
     比较于以上2种解释李时珍还曾提出另一种说法即“枸、杞二树名。此物棘如枸之刺,茎如杞之条,故兼名之。道书言:千载枸杞,其形如犬,故得枸名,未审然否?”这里提出枸杞之名的来源是由于植物上的刺类似于枸树,植物的茎条类似于杞树的枝条。从“枸”字的组词上看,枸橼、枸骨、枸橘其植株上都也有刺存在。比较中国植物志上对枸杞属植物“灌木,通常有棘刺或稀无刺”描述,这种说法也有其一定的依据。

    综合以上3种说法虽然各有差异,但可以看出枸杞二字的解释本质上都是通过象形、取音而来。通过上述描述可以推测“枸杞”的外部特征,根部曲折类似“犬”状,枸杞果悬挂枝头,果实酸甜可食用,枝条类似杞树,上有棘刺。比较中国植物志枸杞属植物,与古代记载的“枸杞”基本相同。

    2 产地考证

    枸杞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19,但自汉魏时期《名医别录》7才开始有明确产地记载,时至今日,枸杞产地历经变迁,最终以宁夏一带为道地产区。

    汉魏时期的《名医别录》中记载:枸杞,“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”。说明当时药用枸杞来源于常山一带,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的中心区域。

    南北朝·陶弘景《本草经集注》记载:枸杞,“生常山平泽、及诸丘陵阪岸上。冬采根,春、夏采叶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747 字符